{{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认定软件著作权侵权主要依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认定标准和方法:
一、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
1. 未经许可的发表或登记: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擅自发表、登记其软件的行为。
2. 冒充行为:将他人软件冒充为自己的软件发表或登记。
3. 未经合作者许可的发表或登记:未经合作者许可,擅自将与他人合作开发的软件作为自己单独完成的软件发表或登记。
4. 署名权的侵犯:未经许可,在他人软件上署名或更改其署名。
5. 未经许可的修改或翻译:未经著作权人同意,擅自修改、翻译其软件。
6. 复制与传播:
复制或者部分复制著作权人的软件。
向公众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传播著作权人的软件。
7. 破坏技术措施:故意避开或者破坏著作权人为保护其软件著作权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8. 篡改电子信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软件权利管理电子信息。
9. 转让或许可:未经授权转让或许可他人行使著作权人的软件著作权。
二、认定方法
1. 实质性相似+接触分析法:
实质性相似:指两个软件在代码、深层逻辑设计、程序的外观与用户感受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这包括源代码和目标代码的相似性、程序整体运行结构、顺序和组织的相似性,以及运行程序的方式与前台展示结果的相似性。
接触:指有证据证明被告接触过原告的软件。这可以通过证明被告确实曾经看到过并复制过原告的软件、原告的软件曾经公开发表过、被告的软件中包含有与原告软件中相同漏洞或特点等方式来认定。
2. 对比分析:对原被告双方的软件进行对比分析,通常按照先文字成分后非文字成分的顺序进行。如果两个软件在实质性方面相似,并且被告有接触原告软件的行为,则可以认定侵权行为成立。
三、其他注意事项
在认定软件著作权侵权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软件的开发背景、开发时间、功能特点、用户界面等。
著作权人应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软件开发文档、源代码、发布记录等,以便在维权时提供有力支持。
对于涉嫌侵权的行为,著作权人可以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认定软件著作权侵权需要依据明确的法律规定和认定标准,并采用实质性相似+接触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判断。同时,著作权人也应积极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软件著作权。